气属阳,血属阴,二者之间相互依存,关系密切。气为血帅,气能生血,气能摄血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;血为气舍,又为气之母,无形之气依附于有形之血,血能载气运行。生理上的密切联系也导致病理上的气血同病。
(一)气虚血瘀
气虚无力推动血的运行,以致血行不畅,形成瘀滞。症见气虚证和血瘀证同时存在。
治宜补气行血。
基本操作:百会、膻中守法;血海、脾俞、膈俞、足三里点压。
(二)气滞血瘀
本证多由情志不遂、肝气郁结,或闪挫扭伤而致气机郁滞、血不流畅。症见气滞证和血瘀证同时存在。
基本操作:取两胁部施以振法,血海穴点压。
(三)气血两虚
气虚日久,伤及阴血,或血虚损及阳气均可致使气血两虚。症状既有气虚表现又有血虚证候。
治宜气血双补。
基本操作:太阳、阳明皮部熨法,小腿足三阴经振法。
(四)气随血脱
各种大出血后,血脱气无所依。症见大量出血、血压急降,面色苍白,四肢厥冷,大汗淋漓,气息微弱,甚至昏厥,舌质淡,脉微欲绝或芤大而散。
治宜大补气血、回阳救逆。
基本操作:素髎、内关、三阴交点刺,百会、神阙、乳中守法。
(五)血瘀血虚
由于瘀血阻滞致新血不生。症见局部红肿刺痛、拒按,面色苍白,头晕目眩,心悸、失眠,舌质淡有瘀斑或瘀点,脉细涩。
治宜活血化瘀、祛瘀生新。
基本操作:百会守法,背部心俞至肝俞熨法,血海穴点压;下腹部气海(四海之气海)振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