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、泛溢肌肤而引起头面、眼睑、四肢、腹背甚至全身浮肿。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肾炎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、肝硬化、贫血、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所出现的水肿。中医又称为“水气”,可分为阳水和阴水两大类。【临床表现】
 以头面、眼睑、四肢、腹背或全身浮肿为主症。
 【病因病机】
 其病在脾、肾、肺、膀胱。多因脾气虚、肾气虚、肺或膀胱气化失司,或三焦水道失畅,水液停聚,泛滥肌肤而成水肿。
 【诊断】
 血、尿、便常规、心功能、肝功能、肾功能以及静脉、淋巴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病因诊断。
 【辨证】
 1.阳水
 多为急性发作,初起面目微肿,继则遍及全身,肿势以腰部以上为主,皮肤光泽,按之凹陷易复,胸中烦闷,甚则呼吸急促,小便短少而黄,伴有恶寒发热、咽痛。苔白滑或腻,脉浮滑或滑数。
 2.阴水
 多为慢性发病,初起足跗微肿,继而腹、背、面部等渐见浮肿,肿势时起时消,按之凹陷难复,气色晦滞,小便清利或短涩,舌淡、苔白,脉沉细或迟。
 【治疗】
 1.治则:疏风利水,温阳消肿。
 2.基本操作及处方
 a.水分、水道振法;
 b.三焦俞、阴陵泉点压;
 c.委阳穴拍法;
 d.手少阳经上肢段刮法;或小臂刮法,余段拍法。
 3.加减
 阳水加列缺、合谷点刺,以通调水道;阴水见脾虚加脾俞叩法,三阴交、足三里点压;见肾虚者加肾俞、八髎熨法。
 4.方义
 水分、水道为通利水道、利尿行水;委阳是三焦之下合穴,配三焦俞、温阳化气、利水消肿;阴陵泉利水渗湿。手少阳经上肢段畅通三焦,水道通则肿胀除。
 
 |